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undation
中文
中文

2025CCBF“新·梦想” 青少年儿童彩虹成长系列论坛 ——“心灵绿ZHOU ·童心无忧”主题沙龙

2025-11-05 02:28:06
来源: 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
分享到:
字体:

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024年在上海市政协科技与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的指导下,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普基金会在上海科学会堂联合举办“心灵绿ZHOU”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活动于2024年12月14日,在科学会堂举行启动仪式,现场完成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项目签约,并策划舞蹈、科普情景剧等精彩节目,吸引 500 人线下参与,同时线上曝光量近百万,获得新华网、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反响热烈。

(1)打造“心灵绿洲”VR云展厅

云展厅将艺术的魅力与科技的前沿结合,依据功能划分为视频播放区和画作展示区两个区域,通过与市、区两级精神卫生中心的联动展示相关作品,不仅弥补了线下的空间局限,还为公众提供了创新心理健康科普体验。

(2)设计心理健康科普艺术装置——魔都情绪魔方

魔都情绪魔方于2024年12月14日正式推出,以“体验诠释、交互共创、数实融合、节俭环保”为特色,整体灯光以呼吸形式闪烁,集“实时动捕交互”、“心理艺术疗愈”和“专业知识普及”等功能为一体,通过其灵活性与便捷性,在学校、社区、文化场所等不同地点进行循环展示,令更多青少年乃至其他年龄层受众有机会接触创新的心理健康科普艺术装置。

(3)《市民学苑》系列心理健康科普视频课程

《市民学苑》是在充分整合全市各街道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携手十位心理健康相关领域专业医生作为主讲嘉宾,直接面向上海全市近200个社区广大市民的全新健康科普活动,旨在打破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壁垒,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取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建议,为居民们提供高品质科普服务。此后通过“科普快闪”形式实现校园、社区、街镇的全域覆盖,通过讲座类直播、群体互动和个体触达等多种形式,初步构建起心理健康科普的立体传播格局。

在此基础上,2025年度,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将在延续场景穿透优势的基础上强化群体互动效能和个体触达深度,通过结合青少年、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对心理健康知识需求的不同侧重点,以社区、学校及国际展会等浸润场景和聚焦场景为载体,将医学知识转化为分众化、情境化的科普内容,并在流动场景中植入交互装置的情感共振点,在持续对话中串联认知升级线,在聚合场域中激活服务渗透面,从而实现健康知识与不同人群需求的双向对接。

(1)心灵绿ZHOU·院士访谈—科医共筑“心”防线

作为“心灵绿ZHOU”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行动的特别策划,项目计划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或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上海市三甲医院心理科主任录制科普视频,以前沿实验室成果与真实临床案例为双轴,探讨跨学科协作破解青少年心理困境的创新路径。通过院士与临床专家思维碰撞,展现环境材料优化、生物标记物筛查等技术如何与社会心理干预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康复”全周期管理提供全新视角。

在此基础之上,相关视频还将增设“守护者说”特别环节,邀请理事长以“科普引路人”身份出镜,向公众阐释“心灵绿ZHOU”项目的核心价值,以强化“心灵绿ZHOU”的公共属性,并彰显基金会联动学界、医疗系统及社会力量构建青少年心理“防护网”的决心(现已完成录制)。待节目制作完成后,计划在上海全市近200个社区信息苑进行宣传投放。

(2)心灵绿ZHOU·家长课堂—亲子共育“心”行动

活动创新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新场景,计划走进六所学校或相关科普场地,在课余时间开设心理健康主题课堂。活动将邀请临床心理专家、家庭教育导师与学生家长和老师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打造“学习共同体”。每场活动设置“现场科普、案例分享、互动答疑”三大板块,通过真实青少年心理案例剖析家庭沟通盲区,并开放“匿名提问箱”收集家长困惑,由专家即时解析,既延续普惠性、便利性特色,更强化家长在心理健康生态中的“第一响应人”角色,推动家庭教育从经验主导转向专业引领。

同时,活动还计划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全程直播专家讲座和案例分享环节,使线上受众能够便捷获取心理健康知识,以此打造“无边界学习场景”。

(3)心灵绿ZHOU·跨界共生—青少年心理健康多维守护

2025年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简称童书展)定于11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预计吸引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国内外童书出版商与儿童内容相关企业参与,展览面积达25,000平方米。

为集中展示2024至2025年度“心灵绿ZHOU”项目成果,拓宽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的传播渠道,提升系列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计划依托上海国际童书展这一高流量平台,组织“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读物”义卖活动,以公开募捐形式向社会募集善款,所得收益将悉数捐赠给罕见病儿童群体,助力其医疗康复与身心成长。同时,围绕科学对话、艺术干预与传统疗愈三大主题策划系列活动,具体如下:

1.“心灵绿ZHOU · 梦想护航”——CCBF新·梦想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发布仪式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多方协作与资源整合,计划与上海国际童书展组委会于2025年童书展期间共同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开启双方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领域的深度合作。

签约仪式期间还将同步策划多项特色环节,如:邀请心理学、教育、艺术及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跨界对话沙龙,围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亲子沟通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现场推介如“中医养心”“漫画科普”等形式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读物,以轻松亲切的视觉形式向青少年传递心理健康知识;聘任上海籍知名艺人担任活动公益宣传大使,借助其社会影响力提升公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等。

通过跨界合作,整合学术资源与产业资源,推动儿童出版与科学、艺术领域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问题的深度融合。

2.心灵绿ZHOU·合作联名展区

心灵绿洲·合作联名展区以“流动的绿洲记忆”为主题,在2025童书展现场以连续展开的胶片带状艺术装置为视觉主体,构建一条可感知、可互动的心理科普鉴赏长廊,借助童书展这一国际平台,系统呈现“心灵绿ZHOU“项目的演进脉络与社会价值,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与示范效应。

内容方面,展区计划以“胶卷帧格”形式串联“心灵绿ZHOU“系列活动的重要节点及成果,依次呈现从上海科学会堂的起源出发,延伸至覆盖校园与社区的科普快闪、艺术疗愈实践等关键历程,并将其进行艺术转译,结合轻交互设计增强参与感与情感共鸣,构建具有温度与辨识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体验空间。

3. 心灵绿ZHOU·树下“心”声

据官方数据统计,童书展活动期间日均产生3.7万家庭客流。为进一步发挥展会的场景触达优势,活动计划于展馆核心区域特别打造“心灵绿ZHOU”主题艺术装置。

该装置计划以“树”作为核心理念载体,象征心理健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根基作用。功能方面,装置将基于真实心理咨询案例,将家庭沟通中高频出现的“意识伤害话语”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媒介,通过三层枝干结构分别承载不同互动内容,如:悬挂书签呈现家长典型困惑;问答卡展示孩子真实心理反馈;旋转式对话标识直观展现“伤害性表达”与“共情式重构”的差异,形成“问题-回应”的镜像对照链。

通过系列策划,使家庭教育者在不设防的游逛中完成对自身言语模式的对照反思,构建起双向渗透的科普教育场域。

(注:童书展期间计划邀请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新民网、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民晚报、黄浦区融媒体等官方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4. 心灵绿ZHOU·轻心手册

为创新心理健康科普形式,活动特策划推出“便携式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手册”,并在其中首次引入“心灵绿ZHOU”专属IP形象,以生动可爱的角色贯穿整体内容,增强品牌识别与情感联结。

手册内容方面将融合中医养心理念,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心理调适知识及相关解压手法;形式方面将采用“掌心读物”这一轻量化设计,便于在展会现场随取随用,也可作为亲子家庭日常心理调适的实用工具。

通过IP打造、中医赋能与场景融合三大特色,打造一款真正实现“逛展即学习,学习即疗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轻科普载体。

(4)“非遗筑梦·心向阳光”—走进特殊青少年科普与心理健康融合体验活动

项目聚焦特殊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心理健康融合需求,依托非遗文化与手作体验为载体,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专家、致公戏曲社传承人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共同参与,通过脸谱绘制、木偶操作、色彩风铃创作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强专注力、表达力与情绪管理能力。

活动以“非遗+心理”双轨融合为特色,由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戏曲脸谱色彩象征与木偶构造及表演技巧,同步由精卫专家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心理辅导,实现文化浸润与心理疏导的协同介入。

(5)“惠民科普直通车”心理健康专线活动

活动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主管心理治疗师赵雅娟,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青年古琴教师陆笑姿,共同在思南读书会呈现《给压力松绑——职场压力识别与管理》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活动以“科普讲解+艺术体验”的融合方式展开,一方面通过专家现场系统解析职场压力的形成机制与身心表现,科普实用减压技巧;另一方面借助古琴演奏营造宁静氛围,引导参与者在音乐中舒缓情绪、实现身心放松,旨在积极探索心理健康科普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跨界融合,帮助职场人群科学识别压力来源,掌握调节方法,提升心理适应能力,也为公共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创新提供了实践参考。

(6)《市民学苑》系列心理健康科普

《市民学苑》是在充分整合全市各街道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携手心理健康相关领域专业医生作为主讲嘉宾,直接面向上海全市各社区广大市民的全新健康科普活动。

活动创新采用实时直播+直播回放的形式,以提升大众在科普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系列直播共邀请了马银珠、杜哲一、赵雪、张桦、金金、舒沁、吴平、陈默、严玮懿、刘俊升等来自不同领域的十位专家围绕青少年情感教育、游戏成瘾疏导、积极心理学应用、青春期心理探秘、情绪管理、中医心理辩证、内心冲突应对、焦虑克服及亲子情绪处理等多个青少年心理健康话题,结合典型案例与实用技巧,为上海市200余个社区居民带来了内容丰富、互动热烈的心理知识科普。据统计,直播累计线上观看数量突破十万人次。

(7)心理健康科普艺术装置——移动式情绪魔方

移动式情绪魔方以“体验诠释、交互共创、数实融合、节俭环保”为特色,聚焦关注上海城市人群中的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在上海科技发展基金和上海市科普基金的指导下,由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健康管理专项资金、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同推出。

自亮相以来,“移动式情绪魔方”陆续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情绪漫游:从心绪到自然》展览中展出,进一步放大了其公共艺术价值,展出过程中收获了现场参与者与专业人士的诸多好评,有效提升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与自我觉察能力。

友情链接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社会组织
上海科普网
上海青少年科技英才网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