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用手不停地推动转板的边缘,原本画在转板上的小鸟就随着速度的变化进出笼子;当你用双手与两块不同材质的金属板接触就产生电流;当你转动圆盘,圆盘上的环形条纹会一会儿向里、一会儿向外运动;当你……如果你以为这是在中学课堂上才会出现的场景,那你就out了。这可是最近在上海部分社区里出现的新事物——“科普智慧墙”。
近日,上海市科协将“科普智慧墙”送到17个区县的部分社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科学,体验科学的乐趣,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从而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该项目也是市科协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浦东新区科技节“科普智慧墙”揭幕仪式
在游戏中体验科学
石泉街道的张先生最近时常带着儿子去社区文化中心,他说:“那里装上了‘科普智慧墙’,让儿子去玩玩,看看和课本的知识有什么区别,还挺有意思的。”
“科普智慧墙”展板是在一块砧板大小的纤维板上,通过科学实验的形式展现原本枯燥的物理、数学、地理、天文等知识。让科学走近百姓,以实现科学与公众的对话。像前面提到的“人体发电”实验就是通过双手接触展板上的铜板和锌板,接通电源后,在电流表显示出产生电流的大小。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的人发电量不同,手的潮湿程度对电流大小也有影响,手与金属板接触面积也会影响电流的大小。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把一连串有关电流的知识交代明白了,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普及了科学知识,体验了科学方法。
科普试点显实效
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的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安装“科普智慧墙”已有近一年的时间。社区居民王阿姨边玩着实验展板,边对记者说:“这些装置挂在墙上挺新鲜的。很多科普知识我们略知一二,但是你让我说我又说不上来,现在做做实验,看看原理还是能学点知识的,科学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
“科普智慧墙”展板有别于以往的科普画廊和科普电子屏,它更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展板面积不大,而且比较薄,一般可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不会影响人们正常通行,适合社区室内场地紧张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科普智慧墙”不但适用于中心城区,更适用于郊区。该项目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科技馆,可以缓解郊区学生和市民到科技馆参观的困难,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公平化,有益于向更多人群普及科学知识。
小朋友在体验“科普智慧墙”
吸收民意再创新
“这个实验真的不错,但是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如果加点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那就更好了。”一位社区居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据悉,市科协还将于3月9日举办“科普智慧墙”推进到全市中小学计划的启动仪式。随着该计划的实施,“科普智慧墙”的实验展板将安装到学校的走廊,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能轻松愉快地体验科学知识。在展板内容方面,还将围绕主题进行系列设计,比如安全、防电、防火等,力求更好地满足上海市民和学校科普工作的需要,使内容更加贴近百姓日常生活,让市民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离不开科学知识。主办方还将定期组织更换展板,让市民有常玩常新的感觉。针对试点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市科协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安排讲解员为社区居民讲解实验装置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帮助百姓破解科学的奥秘,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上海科技报社 刘敏超)小朋友在体验“科普智慧墙“